《摇滚藏獒》是摇滚歌手郑钧耗费六年时光的心血之作。影片导演曾执导过《玩具总动员2》。而且,影片全程在好莱坞制作,花费自然不菲。成片面世的过程也是几经坎坷,数次“流产”未遂,终得机会与观众见面。却又遭遇排片少、票房低的尴尬。显然,至少在郑钧看来,他的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
《摇滚藏獒》讲述的是一个有关成长和热血的故事,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动画电影,非常适合家长、孩子手牵手一起观看。
波第因痴迷摇滚,不顾家人反对离家出走,来到大城市追求摇滚梦。刚开始,他遭尽白眼、歧视、嘲讽(励志电影的主流套路)。但凭着一腔热情和善良本性,波第不仅打动了旁观者,还感动了摇滚猫王,摇滚梦终圆。期间,波第在众人帮助下,力战狼族,成功解救家人。他与家人的矛盾、纠葛也因此得以化解。
冒险、感人、温暖、励志,以及合家欢、大团圆结局,让《摇滚藏獒》颇得好莱坞经典动画巨制衣钵。由于片中出现大量又欢又萌,又呆又贱的动物,故被观众戏谑为“摇滚版《疯狂动物城》”。又因为电影中融入了不少动作喜剧、中国功夫,更有人将其誉作“摇滚版《功夫熊猫》”。
《摇滚藏獒》是一个有关梦想、坚持、热血的故事。它以藏獒波第为载体,以摇滚为外衣,实质上讲的还是人的故事。影片关注的不只是孩子的成长,还涉及到了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等方方面面。所以,非常适合大人孩子一起观看。
《摇滚藏獒》也自带了不少槽点。比如片名,摇滚+藏獒,辨识度低,亦无喜感,很难勾起观众的观看欲望,更于无形中将诸多隐性观众挡在了影院大门之外。影片剧情设置也遭诟病,以郑钧摇滚梦想为主题没错,但因此脱离市场,悖离大众娱乐需求,那片方就太自恋了。事实证明,不少影片的失败,都源于导演、编剧的自恋、自大、自负。
好在这是郑钧主导的首部电影,因经验缺乏、实战不足,而为影片埋下各种坑,可以理解。相信在吸取大量教训后,郑钧能造出更好更好更成熟的作品来。
“中国创造”逆袭好莱坞市场
在《摇滚藏獒》之前,“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似乎只是一句口号,尤其是在文化方面。好莱坞动漫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凭借着中国元素和文化大行其道,而中国大陆竟然不能好好发掘自己的文化瑰宝制作出一部足以抗衡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摇滚藏獒》的出现终于结束了中国动漫业在“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尴尬境地。中国终于有一部拿得出手的动漫大作来承载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我是一个新的模式,”郑钧说,“中国人拥有所有的知识产权,去美国雇佣好莱坞最优秀的资源帮我们进行前期制作,在中国或印度做中期。然后我再拿回好莱坞做发行。”郑钧的这次跨界并非玩票性质,他为中国动漫电影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绘出了一张宏大的蓝图,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摇滚藏獒》放眼全球动漫和电影市场
摇滚歌手郑钧这次可谓大手笔,不仅要做一部完完全全由中国人原创的3D动漫电影,还把目光锁定在了全球动漫和电影市场。
《摇滚藏獒》第一部全球发行的中国动漫电影,郑钧在创作时就把它定位成一个既能让中国人喜爱,又能征服好莱坞的故事。郑钧分析,这个故事能被好莱坞成功接受,不仅是因为这只小藏獒身上凝聚着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和美国流行的摇滚文化,更是因为神秘东方文化的吸引力。对好莱坞甚至是大多是中国人而言,西藏文化都蒙着神秘的面纱。郑钧试图通过这只小狗,最大限度的传播中国优秀的文化和思想。